|
成长有疑难 我爱问赛客
M+赛客: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股“丧”的气息开始在婚姻内外盘旋。
丧文化,指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
而婚姻的“丧文化”,说白了就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年龄无关。
有对象的,无所谓成不成,一切随缘;没对象的,无所谓找不找,看缘分;结了婚的,无所谓过得好不好,凑和着过呗……
“丧”的背后,是恐惧,也是自我保护
几年前认识的一位男同事L,他那会儿刚30出头,学识广博、言谈风趣幽默,性格温和,长相不错,家境优渥,属于很受女生欢迎的类型。
几年后,当初一起单身的同事们大都结婚生子了,唯独L依旧孑然一身。
有一次,老同事们聚会聊天,好奇者代表问L,难道从来就没有过喜欢的女生吗?
他说,很多年前喜欢过,但也仅限于喜欢,“因为没想过这辈子要结婚,不能耽误人家”。
后来才知道,L之所以对婚姻“敬而远之”,是因为家族里的几个叔伯们,无一例外婚姻不顺,不是已经离了,就是在闹离婚。
像L一样,因为看多了亲人们的婚姻不幸,就拒绝恋爱、拒绝婚姻的例子并不少见。
我曾经有一位室友家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没少被催婚,她的口头禅都成了“谈恋爱多麻烦,反正都是要分手的;结婚更麻烦,离的时候还要闹得鸡飞狗跳”。
从他们的视角,每一场婚姻破裂背后,都有许多个具体的场景,当这些场景印刻在脑海中,就会形成这一个等式:婚姻=麻烦。
如果后期缺乏有意识地干预,去打破这个等式,对待婚姻的“丧”几乎是必然。人天生是怕麻烦的,远离亲密关系、远离婚姻,不自找麻烦,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婚姻里的“丧”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过背叛的婚姻,当男人出轨被挑明后,两个人没有选择离婚,但也没有去处理背叛带来的创伤,貌合神离地过日子。
男人看起来是在尽职尽责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但跑出去的心从未收回,有的甚至是“身心俱飘”。
女人嘴上说着一切顺其自然,“他不回来,我就做我自己的事,该吃吃,该喝喝……”
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这样真的就能做到心如止水、一切随缘吗?淤积的愤恨,只会以另外的方式,在暗中作用于身体。
又佛又丧,掩盖不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自我的根源一书中曾提到:“现代人最典型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缺少方向感、没有确定性。”
这句话指出了所有丧的问题所在。
如果聚焦到婚姻的话题下,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无法给出答案。这才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丧对婚姻”。
以前,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意味着有依靠--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依赖;对于男人来说,婚姻意味着繁衍,有女人为自己操持家庭、传宗接代。
如今,这样的意义早已成为过去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革新,共同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女性不再是社会生产中的从属者,男性在价值创造中的优势也正在被瓦解。
这样的大背景下,婚姻旧有的意义被消解,但与此同时,新的意义还没有建构起来。
可以说,婚姻制度诞生以来,首次迎来了它的“意义空窗期”。
赛客老师曾经提出,婚姻正在从功能消费转为精神消费。这是赛客平台几年来,通过大量的婚姻情感案例,还原出的一种潜在的、客观存在的趋势。
赛客平台的来访者,与“丧对婚姻”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她们敢于面对自己最真实渴望、愿意主动寻求外力帮助,去改变现实,尽最大努力去满足自己的情感诉求。
这种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什么呢?
回到前面故事里的主人公。
男同事L,如今过了35岁,看起来一个人过得挺潇洒,但是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地开始晒回忆。
刚开始晒的是许多人一起的合影,后来是他和几个女生一起的,再后来是他和某个女生一起的……追忆的言语间,难掩对曾经的眷恋。
那位说“谈恋爱多麻烦,反正都是要分手的”室友,开始经常在群里说自己无聊;那位“不悲不喜、一切随缘”的妻子,为一点小事跟保安较劲,突然坐在小区门口崩溃大哭……
连接感是人类共有的需求,亲密关系产生强连接,能够让人摆脱孤独,远离衍生痛苦和绝望。
如果一个人平时表现出不需要亲密关系,那么几乎可以断定,ta不过是在压抑自己的需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压抑,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迎来某种形式的反弹。
透过喧嚣,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决定寿命长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而亲密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多伦多大学的詹姆斯博士研究发现,对老年人而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能有效降低死亡的风险。
完美陌生人里,那个面对婚姻陷入僵局的丈夫,没有“一切随缘”,也没有选择出轨,而是接受心理咨询、力所能及地改变。
妻子问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以前都不信这些,说这是浪费时间。
丈夫回答:
也许是浪费时间,但我什么方法,都想试一下,就算以后分手,也可以说我们尽力了。
现实中,那些过了激情期、陷入“僵局”的夫妻,认为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日子过得去了,婚姻也就无所谓。而无所谓的态度,本身就是杀死婚姻的一把利刃。
互联网带来的传播便利,也让“丧文化”很容易找到共鸣、传播扩散。身处其中,除了一起丧,还有没有其他应对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遵循一个前提,就是正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这种渴望是真实存在的,无需掩饰、也无法隐藏。
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是:我还能拥有或者找回亲密吗?我怎么才能找到?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叫小马过河。水牛说河水很浅,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你自己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我在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会专门强调,小马的妈妈之所以敢让小马自己去试,因为它“心里有底”,但一定不是所有的河都能直接去试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依据。
如果婚姻是一条河,这条河到底是深是浅、有没有暗流,我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河边”除了水牛、松鼠,还有蜗牛、蚂蚁……多数都在说河水很危险,你还要不要下河?
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透过各种声音,看到每个个体的具体场景。就如同我们去看看:
为什么这个人非要求结婚有房有车有彩礼?为什么那个人非要求对方有铁饭碗?为什么那个人一定要找学历比自己高的?为什么她会说“男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每个人的论断背后,都藏着他们曾经经历的过的场景。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进而形成自己对意义的理解。
而这,就是我们冲破“丧气”,找到亲密的起点。
(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来解决,如果你有任何情感问题,都可以到赛客找情感专家定制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