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上周A股行情,大盘指数震荡为主,个股层面来看表现相对偏强,但市场热点轮动性依然明显,因此后市指数能否继续企稳上行仍然存疑。因此,整体操作上仍要谨慎为主,不可过于激进。
近五个交易日指数仍以震荡走势为主,成交额及市场活跃度略有回落。行业方面,房地产、国防军工、建筑材料、通信、有色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而上周仅食品饮料、采掘板块收跌,其中采掘板块再度大幅回调,我们此前已多次警示相关板块风险,行业优劣表现基本符合我们上期的配置建议。
就后市而言,目前A股整体基本面支撑较强,中短期内震荡向上格局有望延续,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业绩景气主线及科技成长方向。一是产业政策强支撑下景气有望延续的新能源、军工领域,二是上游价格回落提振盈利修复预期的中下游制造消费方向。
A股岁末年初的躁动行情是固有规律,源于政策面和基本面的日历效应。如7-10月市场较弱,躁动行情往往较早启动且跨年。这次跨年行情有望展开,背景是A股估值尚可、微观资金充裕,驱动力来自宽信用政策落地、企业ROE将继续向上。配置上均衡,如低估的金融地产、高景气的硬科技(新能源、半导体)。
信用底部的确认夯实了年末行情的基础,有利于悲观预期的消退,前期由于经济下行或信用风险持续压制的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年内信用环境大概率以稳为主,市场预期在“信用底”与“经济底”之间徘徊,尤其在政策力度上将信将疑,主线可能仍将在稳增长与高成长之间摇摆。明年初在财政前置与配置融资、支小再股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支撑下,大概率看到信用条件由稳转宽,届时价值股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当前A股仍处于“经济稳增长压力显现+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待发力+企业业绩真空期”的阶段。在稳增长、稳就业的目标下,四季度宏观流动性有望维持相对充裕,助力A股“跨年行情”如期展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北交所的设立等举措,代表产业和金融政策向支持“新能源、硬科技、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优质成长是外资和机构资金增配的方向,亦是中长期配置主线。“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将是未来持续高景气度行业,锂电、光伏、储能、风电等板块,后市或反复活跃。行业配置上,建议聚焦成长与低估值。
业绩空窗期,概念主题成短期主线。认为概念主题成为短期主线,这一方面是因为三季报披露结束,A股迎来持续近5个月的业绩空窗期,这期间政策、预期、主题,较业绩更占上风。在流动性不会收紧的预期下,各类概念主题成为短期资金追逐的方向。中期配置,我们仍维持配置思路从求高增变为求稳,聚焦消费茅指数+确定性成长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