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家里有个长辈让我教她买基金。她说之前都是让银行的理财经理给她推荐基金,理财经理总在行情好的时候推荐她买基金,比如2015年牛市的时候[滴汗]。而且理财经理推的基金并不好,因为我看她2015年买的基金,持有至今大多数仍然亏损。
2015年是牛市,现在上证指数才3300多点,买基金被套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我们不妨来统计一下,从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当年牛市最高收盘价——5166.35点开始,到2020年8月14日(上证指数收于3360.10点),这期间有多少公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统计结果恐怕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在这期间,425只股票型基金中有202只取得正收益,40只取得了50%以上的收益,79只取得了30%以上的收益。1004只混合型基金中有723只取得了正收益,50只获得了100%以上的收益,232只取得了50%以上的收益,439只取得了30%以上的收益。综上,即使在牛市顶点买入,这五年多来持有基金的收益也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糟糕,混合型基金的表现要好于股票型基金。
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中欧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率98.91%,但中欧基金55%的持有人的盈利水平在-5%到5%之间,只有1%的投资者收益率超过30%。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公募基金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投资者热衷择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散户持有的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30%,却贡献了约80%的交易额。热衷择时本质上是认为自己可以在市场的波动中,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若能实现,多数基民的收益恐怕要远超基金的收益了。巴菲特说:“能预测股市走势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一个。”
基民的择时是有害的,因为基金的申购和赎回都可能收费,多数基金需要持有30天到3年不等才能免除赎回费。以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基金为例,如果一个基民每周做一次申赎操作,那么他每周需要付出0.15%的申购费和1.5%的赎回费,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有6.6%的摩擦成本;此外基金每月还要收取管理和托管费,这两项合计约0.15%。这意味着该基民需要通过交易月获利6.75%以上才可不亏,这相当于年化81%,难度极高,因为股神巴菲特的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0%。虽然该基金的C类份额,短期持有的费用要低一些,但是频繁交易仍需付出一笔不小的费用,更何况大量的投资者连基金的A类和C类都分不清。
一组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单账户年化收益的统计数据同样验证了上述观点。无论是资产10万元以下的散户,还是1000万元以上的牛散,甚至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择时收益都是负数。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的收益都来自于选股收益。华尔街的大佬们如此描述择时:“要想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下落的飞刀还要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