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为有一个叫“天才少年”的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
任正非曾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7轮超级严苛的选拔: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难度非常大。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今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霁,就是这第四个幸运儿。
除了华为,张霁还收到了其他几家知名公司的offer,其中一份年薪超过360万,最后选择华为,是因为他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被华为选中的“天才少年”,并被其他公司以360万的年薪争抢,一定是个天赋异禀、履历光鲜、人生一路开挂的少年吧?
与其他“天才少年”每一步都踩在很高的平台上、在很牛逼的学校读对口的专业不同,张霁的本科毕业院校为武昌理工学院,这所是一所非“985”“211”的院校,当年张霁考入时候还是个三本,也是最近刚刚升了二本。
从一个很多人都瞧不上的三本院校,到华科博士毕业,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年薪201万,他是怎么做到这么大的逆袭的?
2
张霁是湖北通山人,1993年出生,虽然本科是个不知名院校,他在初进校园时就给自己制定了读研读博的目标,并做好了四年的规划,他对待学习没有拖延症,做好了计划就按部就班的去完成。
无论是上什么课程,他永远坐在第一排,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空闲时间经常带着书本去学校图书馆自习,抱着书本啃,乐此不疲。
他也不是只管读书,还积极承担各类组织活动,在校期间担任过电信0903班文艺委员、副班长,通信工程1101班素质导师助理。曾先后获得院级“优秀素质导师助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并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
他本科期间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是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2016年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
3
读博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科研的路道路且长,很容易失败,很多读博的人都半途而废,长时间看不到结果,要忍受孤独、挫败,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他第一次投寄论文,被杂志社接连拒绝了六次。
张霁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就是在博士生一年级上学期时投寄出去的,当时被杂志拒绝。他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杂志老师一遍遍提修改意见,他的导师也鼓励他继续修改,终于在被拒绝六次后,第七次论文得以发表。
科研很容易失败,但贵在坚持。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读研、读博放弃,甚至抑郁,选择自杀的新闻,跟科研的压力、导师的压迫和不负责任有关。
张霁很幸运的一点是,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中,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都给予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和关怀。课题组为他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包括出国参加各种会议,参加各种研讨会等。
他2015-2019年在腾讯公司实习,实习期间获得国内、国际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2019年10月,张霁出国,在美国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访问了半年。
2020年,张霁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是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与华为结下了缘分,今年5月底就已入职华为。
4
虽然是华为亲选的“天才少年”,但张霁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型选手,他说,“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既然选择远方,便风雨兼程。每一行只要努力了,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工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他的座右铭是:很多人比你还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上进?
有一句话叫,把事做好了,你就不要担心钱的问题,钱它自然而然会来的,这句话放在张霁身上尤为合适。
他放弃了360万的年薪选择华为,他表示自己对薪资的态度是完全不考虑不可能,但不会太看重,更看重公司能够给我提供一个研究的平台、空间,让我能够更长远看这些事情。
对于华为给的200万年薪,他表示有压力,因为较高的薪资代表着较高的期望。
他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来,自己肩上责任和压力更大,要快速融入这个团队,不仅要把领导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5
一个三本生的逆袭之路,没有天降的运气,也不是一个有太多起承转合、让人难忘唏嘘的故事,只有一个人日复一日的努力、汗水、和坚持。
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专心科研,默默进步。
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们的刻苦、自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有一个共识的,如果你吃得了学习的苦,就可以少受一些生活的苦,少一些为生计奔波劳累和焦虑。
但真实情况是,很多人吃得了生活的苦,却吃不了学习的苦。
知乎一个点赞很高的答主@特雷西亚是这样说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在于你选择了吃什么样的苦。
最后,放一个知乎匿名用户的高赞回答:一个人只要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知道自己去哪,无论走了多少弯路,最终都能接近自己的目标!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