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投资理财,是为了守住财富(即令财富不会大幅贬值),还是为了变得更加富有(即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守住财富”的。 人们都是希望通过投资,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最关注的指标,永远都是收益率,以及百分号“%”前面的那个数字,也不在乎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单利还是复利,是保证还是预期,投资有没有违约的风险,是否有灵活变现的能力。 因为他们会觉得,只有这个数字够高、够吸引人,才有可能会“跑赢通胀”,产生更高的“超额收益”,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睡后收入”,帮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生目标。 而那些只有2~3%左右的投资理财,哪怕安全性再高,稳定性再好,流动性再灵活,大多数人也看不上眼。 “太低了,才将将能跑赢通胀,更别说跑赢M2了,你说我投了做什么?”
不过,假如我们真的是为了变得更加富有才去做投资理财的,这个目标是不是一定能达成? 一定有人是可以的,比方说巴菲特,比方说瑞·达利欧。 但是,不要忘记股市里面还有千千万万的散户,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因此,想要通过投资理财变富,要么你有很强的投资能力,要么你有很好的投资运气。 否则,这个目标就难以达成。
为什么呢?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先给大家看几组投资数据: 央行公布的一年期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是1.5%; 中国10年期的长期国债,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3%之间; 一些财富公司推出的私募基金,年化回报率通常在8%以上,但是有违约风险; 美国标普500指数在2009至2019年间的年化回报率接近10%,但是近期波动巨大,最近两周已熔断4次。
想要通过投资理财变富,就一定要获得远高于通货膨胀的“超额收益”。 而想要获得相对较高的“超额收益”,就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要么是投资违约的风险,要么是投资波动的风险。 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就必然会导致有人赚、有人赔、有人被坑、有人走上天台。
银保监会的郭树清主席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说过: “人民群众要认识到高收益一定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所以,想要通过投资理财变富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在变富之前就已经变得更穷。 或者是曾经富过,但却因为对自己投资能力的“迷之自信”而让财富重新归零。 拓展阅读:《诺亚“爆雷”究竟是个多大概率的事儿?》
分析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可以重新来认识一下做投资理财的作用和目的了。
再来回顾一下几组关键数据:
中国CPI过去20年的年平均增速大概是2.2%;
中国10年期的长期国债,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3%之间;
提供长期保证收益的终身寿险、年金险,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5%~3.5%之间;
中国居民的人均工资过去20年的年平均增速大概是12.8%;
中国M2过去20年的年平均增速大概是15.2%。
可以看到,我国CPI的增速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是相近的,都是2~3%的水平。 如果我们把没有任何违约风险的国债收益率看做是“100%能获得的收益率”,把无法避免且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率看做是“100%要扣除的负收益率”,就会发现,这两个收益率恰好呈现出了一正一负相互抵消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一个100%确定的基础之上,“投资收益”看似是给我们带来了额外的投资回报,但实际上仅仅是维持资产应有价值、保持财富购买力不缩水的一种“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