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当前看六稳(12) 本报记者 刘慧 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重点在普惠金融,给予市场更多的长期资金。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间点的特殊性,也有比较长时期以来宏观政策调控的连续性。定向降准既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充裕,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更能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和疫情期间的经济下行风险。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预计年内还会继续降准 2020年,疫情给经济下行带来很大的压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下调了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定向降准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间点的特殊性,体现比较长时期以来宏观政策调控的连续性,和最近全球股市的急跌也有关。降准是近年来中国应对经济增长率下行的做法。此次定向降准的银行范围较大,力度也较大。预计释放5500亿元,这个数量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来看,杠杆的撬动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预计年内还会继续降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洋对本报记者表示,降准能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在我国,由于新增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从而基础货币创造受限,降准就具有对冲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特性。故自2018年以来多次降准。2020年1月6日再次降低0.5个百分点,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降准有定向降低和普遍降低两种方式。定向降准更具有结构性工具的特点,针对性强,能对金融机构起到激励作用。本次定向降准是一次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股票,同时又是“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框架的规定动作。定向降准能增加银行可上股票资金,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报记者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包括两个方面,据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股票投放情况调整其适用的准备金率水平,部分普惠金融股票投放力度较大的机构能够获得额外的准备金率优惠。这一部分年度考核调整所释放的资金规模为4000亿元。对得到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优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这一部分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为1500亿元。在中资银行中,包含多家股份行在内的中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的负债占全部中资银行的比例仅为19%,低于大型银行的54%和小型银行的27%。但中型银行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的占比达到25%,显著高于其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的负债占比。这意味着,中型银行在吸收存款占比较低的情况下,给实体企业提供了较多的金融支持。由于吸储压力较大,股份制银行的存款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放松股份行普惠金融考核要求,降低股份行的负债端压力,补齐降成本的短板。 在鲁政委看来,降准既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充裕,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更能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和疫情期间的经济下行风险。对银行间流动性而言,降准有利于将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于政策利率的水平。 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信上股票支持央行宽松仍将持续疫情影响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据2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小微企业表示,业绩相比正常状态变差,超过半数小微企业靠自有资金难以坚持超过三个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本报记者表示,央行定向降准还有三重考虑。首先,推动复工,释放中长期的便宜资金,有助于企业渡过短期的难关。其次,适当推动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为经济增长创造适宜的社融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达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再次,应对海外疫情扩散带来的负面冲击。在逆周期调节过程中,财政发力是必要的,宽松的货币条件也必不可少。预计未来央行宽松仍将持续,降息值得期待。 王洋表示,在当前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对受冲击较为严重的小微、民营企业定向支持,能够更好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考虑疫情正在多国扩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国货币政策普遍趋于宽松。而我国准备金率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在偏低水平。我国后续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降准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兼顾主动推动和事后激励,大型商业银行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有效激励了商业银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未来,随着LPR改革推进,整体市场利率和股票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实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将不断改善。更多经济体将出台规模更大、节奏更频繁的宽松政策,全球低利率环境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转寰空间。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仅依靠降准是不够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降息,后续MLF和逆回购利率大概率也会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