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班长公布了2月份跑马的数据情况,发现全勤的奖励实在是太诱人了。我们6组的小伙伴讨论了一下,觉得每天早点发文,有助于按时完成,就可以得到全勤15分的奖励,并且希望大家相互鼓励。后来,大群里也有跑友对自己的统计数据有些异议,还有些对规则不很清楚。这说明,阶段性的结果披露,对大家还是有刺激作用的。——就跟上市公司的季报一样。
参与一个活动,或者选择一件事,我特别赞同罗胖的态度:死磕。其中包含很多大师的智慧,比如,这里面就有稻盛和夫的:努力到无能为力,自有神灵相助。鼓励人们“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等,也有专业主义、工匠精神的意思在里面——这种态度其实是当下最为经济的选择——投入了时间与精力,机会成本也在那里。就象我们去打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一点技术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关注个人成长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对成长有影响的因素,在刚刚知道的时候,立即改进,对自己的促进是最大的,慢慢的就习以为常了,失去了激励作用。因此,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一般三个月就要找一些励志的书来看看,不一定是鸡汤,可以是时间管理、读书方法、笔记术……还有一些就是重读一些思想性的书,象一些思维方法,经营理念的,效能提升等,都有助于充能。——现在在培训行业常用赋能这个词,特别形象,意指培训师通过点燃受训者内在的激情,让其能量满满。
(字好丑,坚持)
最近一直在思考,换个视角看待自己会怎样?在风投行业,投资人在考察项目的时候,有一套独特的考察方法。不同类型的投资人的方法不一样,但核心的因素大致相同。主要是: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等。那么,你作为投资人,把单个人当成项目来看,你关注什么?
想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来考量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以避免自己主观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偏差太大。
据说,巴菲特曾经跟在校的大学生玩过一个“买卖人口”的游戏。
买下你同学的10%。 现在,你可以买下你一个同学的10%,他的10%就归你了,一直到他生命结束,这10%的收益,都属于你。 你会买哪个同学的10%? 经过认真的思考,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考虑。——最后的结果,卖得最好的,不是家里最有钱的,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不是考试分数最高的,不是打架最凶的,而是为人沉静稳重,感觉上最有安全感,也最可能有大发展的那个。——是那个让人信任的,说白了就是人品好的。
从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
而我们看别人,看的却是人品。
反来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别人的眼睛,却盯着我们的人品。
这可能跟我们大家平时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不太一致。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找到那些能力快速提升,一下子达到很牛的地步的方法,一家伙就成为别人嘴里的大牛,一晚上就能学富五车……
而别人看在眼里的,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感觉到你可靠、可信,别人就会果断押下筹码。押你的人越多,你获得机会的概率就越大。——甚至,玩基金的,你才可能有得玩儿。
古人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意思是说,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人类的天性如此,对于别人的付出,总是无感的,但对于别人的过失,却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就像我们评价别人的成功靠的都是运气、家世、脸蛋、出位……自己的成功是因为努力、能力强一样。
这也是很多职场现象最好的解读,活都是咱干的,可是升职加薪,净是那些看上去做事不多的人,凭什么呀?
换个视角来审视自己,不断追求内外相一致,产生最大的合力。沉静守拙,绕过人性的陷阱,给别人机会,我们才有价值。学会承认和接纳他人,自己的人品与能力自然能显现出更高的价值。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评判当下的自己——这个项目如何? 以产品经理的思维来打磨自己——客户需要什么?
让我们不断突破认知障碍,提升自我,创造价值,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