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主管官员和著名专家,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就如何促进中国普惠金融健康安全发展,加强普惠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更多惠及普罗大众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中国将以三大文件为抓手
推动G20普惠金融议题
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主要是指以低成本来服务广大人民,让一些不方便接受金融服务的群体,比如身处偏远地区的群体、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残疾人和老年人等也可以得到金融服务。同时,消费者保护一直也是普惠金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普惠金融可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的包容性。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 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任重而道远,各国需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今年G20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普惠金融。中国作为G20主席国,以三大文件为抓手,在推动普惠金融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8条原则的第一条原则是倡导数字技术;第二条原则是处理好在推广普惠金融过程中创新和风险的关系;第三条原则是构建适合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监管框架;第四条原则是拓展数字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需要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一起来建设;第五条原则是尽量做好消费者保护;第六条原则是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第七条原则是促进数字金融服务客户的身份识别;第八条原则是监测数字普惠金融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
66条行动建议包括提倡政府的转移支付数字化、提倡成本降低、提倡监管的行为要符合市场原则、提倡公平竞争等。另外,我们还强调数字标准的统一化和平台之间的可兼容性。行动建议还包括一些行业自律以及一些反恐融资和反洗钱的内容。
二是升级《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具体而言,这个指标体系包括账户的普及率;储蓄的储蓄率;信上股票的普及率;数字支付、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率;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密度;客户账户的使用频度以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我们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这个指标体系里,我们提倡各国向国际组织报送高质量的数据,我们也提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度。
三是制订《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项优先改革措施。这三项改革措施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并在G20通过以后作为G20和世界各国自愿采用的行动指引。
面向未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思考四个问题并在创新中寻求解决之道。首先是商业可持续性问题,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救济金融,也有异于政策性金融,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商业可持续的模式。其次,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也会拉大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差距。第三,是促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第四,是银行为回避反洗钱、反恐融资风险而关闭网点带来的金融排斥问题。最近几年,一些大型的跨国银行关闭了在非洲地区的一些网点,有些银行关闭的理由是现在反洗钱的成本太高,以至于其没有办法支持在这些地区的运营。这种去风险和去银行的趋势,也对普惠金融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里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在防风险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微型金融监管
要保持弹性和适当性
从全球范围看,微型金融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微型金融总体上是社会公益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利率低于市场水平,商业可持续性不高。第二阶段,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通过开发非传统股票论坛上股票技术实现了商业可持续性,但也出现了利率过高、偏离原来的服务对象等问题。第三阶段,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分经济体出现了局部的小额信上股票危机,微型金融需要重新寻找在服务民生和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两者间的再平衡。
回顾微型金融的发展历程,有几点重要启示。第一,发展微型金融,既不能简单理解为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性的商业金融,要正确处理好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关系。第二,微型金融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风险外部性比较小。但微型金融点多面广,如果风险因素过多累积和无序扩散,也可能会系统性地影响金融稳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微型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第三,微型金融与一般性的商业金融在服务对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确存在较大差异,对微型金融的管理和监管要求显然不宜照搬一般性商业金融的作法,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适当性。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微型金融组织的性质和业务特点,综合考虑从业机构风险外部性的大小和商业化程度的高低等诸多因素,实施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面向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把促进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好发挥政策引导和正向激励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投身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事业,让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普罗大众。
一是发挥货币信上股票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上股票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股票、扶贫再股票、再贴现、宏观审慎政策、信上股票政策导向评估等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和精准扶贫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是完善多元化、广覆盖的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工作大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内部授权、绩效评价等方面采取倾斜性的政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创新针对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有序拓宽合格抵押品范围,完善扶贫小额信上股票、创业担保股票、助学股票等政策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支付转账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创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拓宽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是优化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生态。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积极推广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普惠金融的精髓
是民众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也是整个金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意味着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商业可持续性为原则,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成本可负担为基础的一种面向所有大众的金融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实际上它会涉及到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设立一两个新的机构、开设一两个新的品种。在这种新体制机制下,所有的普罗大众都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金融服务,这是普惠金融的精髓。
如今在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有了更加紧迫的意义。从需要来看,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增长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经济结果的公平性上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地位。最近二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收入分配不公有关,前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之所以风靡全球,就在于它正当其时,全世界都感觉到收入分配不公。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要把解决公平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40年了,现在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了破除这个阻力,党和政府敏锐地观察到,要想使得改革开放能够推进下去,一定要让普通百姓有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可获得当中最主要的是获得金融资源,因为它是所有经济上不公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人在享受过度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多的人却享受不到金融服务。这个时候提出普惠金融非常重要。
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可能。以前提到发展普惠金融,总有人会提出成本问题、信用问题、风险可控等问题,今天,由于有了新的技术,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了。首先是移动互联技术,然后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有非常细密的数值计算方法。有了这三个利器,所有的成本问题、信用问题、风险可控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所以普惠金融在今天才会风靡全球、风靡中国。
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内容相当广泛。首先普通人要有存款的便利,有机构能够吸收储蓄,这就需要有网点。其次,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包括消费活动都要能支付,因此电子支付和结算的便利构成了普惠金融的另一个内容。此外,普惠金融要求各种社会资金能够迅速地流到应该流入的人手中。在这些基本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信息可以去评价当事人的某些信用,也可以发放相关股票。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网络才会有这种股票的发生。
在上述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构成了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已经串起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区块链的发展都有了基础。普惠金融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应该扎实去做,不要满足于搞几个产品、设立几个机构。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反复告诉我们,如果只是满足于这样几个目的,所有的问题都不会解决,还是会走老路,一定要有新观念,一定要知道新的服务要点,普惠金融才会发展。
迄今为止,全世界普惠金融发展规模最大、最迅速也最稳妥、风险最可控的可能还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些金融,比如手机银行。中国的移动互联虽然世界领先,但是移动互联网和金融是分割开的。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在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变需要理念的改变,理念的改变还要推进体制机制的改变。
作者:张莫 金辉 |
|